媒体南工 NAVIGATION
〔杭州日报〕聚焦创新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培养,CQ9电子杭州电技大学—— 科+产+教,“融”出工科人才培养新范式
| ||
视觉中国供图 |
发展新质生产力
杭州高校在行动
□ 杭州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通讯员 杨芳
化工专业的李志强,在秋招中就收获4个offer,现在已经签约中石化茂名分公司;金融专业的蒋馨仪边上大学边创业,公司业务遍布海内外……CQ9电子杭州电技大学的学生,不管是在就业市场还是创业市场,都敢想敢拼。本期“发展新质生产力,杭州高校在行动”栏目走进这所大学,了解其背后独特的育人模式,看他们如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专业群与产业链深度耦合,“金课”频出
李志强是化工2003班的学生,即将毕业的他告诉记者,自己很普通。“我们班32人,有一半人升学,有一半人就业,就业的人中,相当一部分人拿到了好几个offer。大二的时候,有企业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丰富并拓展了我们的认知,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前瞻性的了解。”李志强认为,他们专业这么吃香,除了跟他们的专业是学校王牌专业有关外,跟学校的课程设置也有很大关系。
“我们重视课程设置,致力于打造‘金课’。”CQ9电子杭州电技大学教务处处长陆春华介绍,南工大坚持以招生、培养推进就业,助力学生“好就业”“就好业”,逐步形成了“吸纳企业新技术、制定专业新标准、开发课程新资源”的课程建设路径,实现产业链和专业群深度耦合。联合企业构建了“绿色、智能、创新”三大课程模块,改革产教融合型课程184门,其中《工业控制装备》《生物分离工程》等5门课程获批浙江省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
在南工大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施工》课堂上,企业导师、来自中建二局的总工程师苏宪新带着经典的工程项目,为大三学生们奉上了“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课程大餐。全国首栋高层全预制建筑——杭州上坊保障房项目一出场,学生们直呼“大开眼界”。6个课时的授课中,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样的课堂把生涩的理论形象化,知识也能更好地消化吸收。”
南工大教务处副处长吴菲说,学校制订“理论+实践双模块”“学校+企业双导师”教学方案,开展融合式教学。依托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实施“专业+技能+职业”系统性培养,强化“书证融通”,全面提高学生“专业+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岗位适用性。“我们合作的企业相当一部分是从事绿色化工、智能制造、新材料行业的,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我们的课程必须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
“沉浸式”实践育人空间,学生“能文又能武”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人才。“近年来,我校与中石化、中建、华润等300多个龙头企业联合开展工科人才‘靶向’培养,引进产业导师、教授216名,他们走进课堂开展基于真问题实景项目的案例式、探究式教学达150多项。”南工大副校长陆伟东介绍,学校实施“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实习实训—工程设计”贯通的课程实践教学,30%以上实践课程从教室延伸至企业车间,学生全部进入生产企业一线开展真场景工程实训,打造“沉浸式”实践空间。学生们“能文又能武”,做得了科研,解决得了问题。
一年多的时间,发表SCI论文2篇、EI论文1篇、核心论文3篇,被授权7项发明专利。两年前,来自该校交通学院的纪展鹏、赵逸昕、李帅学、汪源和蔡鑫涛四名大四学生和一名大三学生的组合,曾在校园内引起“轰动”。“我们5个人都选择了留在本校读研,还都取得了一些新的成绩。”近日接受采访的纪展鹏介绍,他们本科三年级时加入了南工大—吉欧本科生定向培养科研团队,得益于导师的企业课题,大量的创新创业实战训练激活了他们的科研潜能。
低碳与智能建造产业学院与中建八局三公司进行合作,在阿里巴巴浙江总部项目中采取了“校企共同组队,教授全程跟踪”的方式开展双创训练,既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了工程项目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实战能力,助力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构力杯”高校BIM装配式大赛等高水平竞赛中斩获佳绩。
化工学院2020级本科生、已获浙江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直博研究生offer的邢志伟自豪地介绍,大学期间,他参加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多项科技活动,获得了二十多项荣誉,其中,获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特等奖的项目使得一家石化公司年产9.5万吨,能耗下降33.3%,总体效益提升39.4%。
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
创新结出“累累硕果”
“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是南工大的建设目标。梦想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掌门人的蒋馨仪在2020年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南工大。
学校的化工专业是王牌专业,蒋馨仪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成立一家小微企业——杭州威朗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业是金融,但可以去旁听化工类课程。企业遇到瓶颈时,“名师团队”随时提供帮助。在学校各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撑下,蒋馨仪和公司的小伙伴对电脱盐脱水技术进行了优化升级,采用双进油双电场的方式,将单位体积原油处理量提高40%,节约电耗约50%。该项目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记者了解到,为了使工科大学生在真题实景中接受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锻炼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南工大以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1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326家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构建“个十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联合产业、企业和政府建设“国家—省—校”三级现代产业学院12个、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1个。
在全新创新创业教育范式下,2013年以来,学生完成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700余项,取得自主知识产权586项。百余名毕业生获国家、省部级荣誉和科技奖励,3000多名毕业生自主创业,其中24家成功上市,2人入选福布斯中国精英榜。
2024年4月25日《杭州日报》A10版:http://njrb.njdaily.cn/html/2024-04/25/content_60_148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