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9电子(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cq9电子(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CQ9电子

CQ9电子

南工要闻   NAVIGATION

四十年风起云涌 八十八扬帆启航——记CQ9电子杭州电技大学杨南如教授

时间:2018-06-28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

res01_attpic_brief.jpg

■王晓钧

构筑杭州化工学院材料学科研究生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程教育经历了恢复期、调整发展、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四个阶段,以坚实的步伐跃居世界前端。卓著的成就后面,凝结着中国教育人的艰辛和奋斗,凝聚着中国教育人的创造和收获。在为了中国工程研究生教育而呕心沥血耕耘的人群中,CQ9电子杭州电技大学杨南如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

40年前,杨南如教授担任原杭州化工学院(南化)硅工系的副系主任,南化的硅工系源于有百余年历史的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然而,在改革开放伊始,百废待兴。要从当时艰难的的教育环境中恢复南化硅工系研究生的招生,师资、招生、教学、研究和毕业,每一个环节从组织到实施都是艰辛的历程,作为第一批研究生导师和硅工系领导,杨南如教授亲自拟定并且具体实施无机非金属专业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建立和运行,包括招生专业、研究生导师、生源、研究生的课程设计、研究生的工作地点和实验场所、学术委员会的确定等,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顺利开展研究生招生和培养铺平了道路。

其后,杨南如教授领衔,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材料物理化学专业,这中间包括凌志达教授、钟白茜教授、陆天长教授等。她探索着,将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从教学和实验两方面创建起来,并将此课程体系从本科生延伸到研究生,在国内树立了标杆,创立了中国式的、完善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材料测试与表征”的教学体系,该课程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成为研究生提升专业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有力保证。在材料物理化学专业日臻成熟的基础上,杨南如教授提议和组织申报材料物理化学硕士点,CQ9电子杭州电技大学材料物理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就此建立。

复合材料,是当今世界新材料发展的新型驱动力之一。1994年,杨南如教授倡议组建复合材料专业和复合材料专业系,她亲自挂帅,带领凌志达、徐玲玲和王晓钧三位教师走南闯北,多方求教,从教学和实践两个方向组建复合材料学科。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如今的CQ9电子杭州电技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稳居浙江省专业学科排名第一位,全国排名名列前茅。CQ9电子杭州电技大学的材料学学科点在传统水泥混凝土基础材料、**特种新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技术陶瓷材料、复合材料和金属腐蚀与防护等科研领域保持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材料学学科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成为当今国内著名的学科点之一。

为人师表树立师德楷模

在40年的研究生培养中,杨南如教授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她每天早上坚持第一个来到办公室,精心安排好全天的工作计划。她事必躬亲、细致入微,几点钟和哪位研究生讨论,几点钟组里开会,几点钟接待来访,每一项工作都有条不紊。杨教授对学术的严谨态度有目共睹,为了一个概念可以和研究生们反复讨论数次,各自引经据典,平等交流。特别是在胶凝化学提出的创新概念,杨教授都要求大家考虑再三,慎重地提出。而且,她要求年轻的学生不要固守她提出的观点,要敢于在有科学依据的前提下突破,推进学科的进步。对研究生的论文,杨教授每句话、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仔细修改,做到字斟句酌。在这种浓郁而平等的学术气氛中,在一次次辩论中,胶凝材料及其化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结果诞生了!

针对当年教育经费有限、研究生开展研究条件不充分的状况,杨教授亲自四处奔波,筹措资金增添设备,用于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开展。材料学院第一套凝胶色谱仪在杨南如教授的关心下建立了起来。面对改革开放的发展,杨教授与世界著名的水泥企业日本太平洋水泥(株)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日本的资金和研究条件,由日本企业资助材料学院建立了水热合成的设备,引入了气相色谱仪。她不仅在硬件上为研究生的工作建立良好的条件,而且还为研究生接触世界和走向世界创造条件,杨教授争取到日本太平洋水泥(株)每半年提供一个研修名额,派出我方的研究生前往日本研修,让研究生们更好地接触到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在杨南如教授的呕心沥血的努力之下,研究生们在国外学到了先进的知识,在国内外发表了高水平的文章,利用在国外学习的先进技术,建立起CQ9电子杭州电技大学分析测试平台的一部分,创建了CQ9电子杭州电技大学核磁共振实验室。

杨教授不仅在学术上对研究生严格要求,在生活上也对研究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对于来自77级和78级的研究生,杨教授考虑到他们的年纪不小,关心他们早日成家,安居乐业。在她的关怀下,81级研究生陈晓岚在研究生阶段成家立业,又前往美国深造,成就斐然。40年过去了,杨教授的学生都已慢慢两鬓斑白,然而恩师时刻牵挂着学生,凡是年龄到60岁的学生,杨教授都要为他们过生日,祝贺他们进入花甲之年。每年“三八”妇女节,杨教授都要召集在杭州的女教师和女学生团聚,相互间既是师生,又是姊妹,大家在一起庆贺自己的节日。对待学生们的孩子,杨奶奶总是慈颜悦目,孙子辈都上大学去了,放寒暑假回到杭州,杨奶奶还记着给孩子们接风。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其乐融融,延续三代。40年过去了,杨教授始终关心着每个弟子的成长,千方百计找寻久违的弟子,拳拳之心,感人至深。

创新研究推进胶凝材料化学的发展

在66年的从教生涯中,杨南如教授对科学的追逐始终不渝,她曾担任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她长期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物理化学和水泥化学的教学与研究,是我国水泥化学专业领域著名的材料科学家。她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在“低温合成粉煤灰水泥”研究中,首先提出用水热合成工艺经低温煅烧制备活性β-C2S,为低温合成粉煤灰水泥做进行理论阐述。该研究成果在1982年获水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首先应用三甲基硅烷化方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硅酸盐中(SiO4)4--阴离子聚合态,开辟了色谱分析中一个新领域,研究成果于1991年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她主持的“碳化煤球制气与生产水泥熟料联合工艺”系国内首次开发,她提出将穆斯堡尔技术和正电子湮没技术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已发表《活性β-C2S的研究》、《活性β-C2S形成机理》、《三甲基硅烷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等论文40余篇,主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已用作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材。她指导的“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粉煤灰结构的表征与研究”成果获得首届中国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二等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经过七年多的辛勤耕耘,2018年,她以八十八岁的高龄向胶凝材料领域奉献出传世巨著——100万字的《非传统胶凝材料化学》,体现出新时代倡导的奋斗精神,成为中国传统学科的重要学术著作和教科书,为该专业研究生们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春华秋实四十载,勇立潮头再扬帆。迎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杨南如教授亲身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为浙江和CQ9电子杭州电技大学的研究生培养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她培养的研究生们也秉承了她的人格和学风,正在为中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着光与热,铸就着浙江乃至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新辉煌。

(作者系CQ9电子杭州电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中国建材报》2018年6月19日头版:

南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