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9电子(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cq9电子(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CQ9电子

CQ9电子

南工要闻   NAVIGATION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系列报道之一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牵住学科建设这个“牛鼻子”,撸起袖子加油干!

时间:2018-04-02 来源: 作者:周伟 摄影: 编辑: 上传:

 

“学科是龙头,是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基本载体,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学术地位。一流学科建设是学校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牛鼻子’。我们一定要牵住学科建设这个‘牛鼻子’,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内涵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春分时节,杨柳扶岸,和风扑面,暖意融融。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明亮干净的会议室里,儒雅而谦和的凌祥院长,谈起学院和学校的发展,语调自信而有力。

一、学科建设:加强学科交叉,推进学院特色发展

“我们邀请了张泽、方岱宁、陶文铨、陈勇等八位院士,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把脉问诊’。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集中优势在工程应用研究中凝练科学问题,争取在重点方向上取得突破,在学科发展、人才队伍、科研平台和基地建设上再上新台阶。”凌祥院长介绍,在学科建设上,学院将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首先要优化优势特色方向,提升学科水平。调整学科布局和引进创新型人才,重点建设过程强化与能源高效利用、先进能源装备结构完整性、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技术以及新能源装备制造技术等优势研究方向,通过资源整合和加大投入,保持国内优势地位,推进国际化进程,提高优势研究方向的国际知名度。

其次要通过多领域和多学科间交叉,进一步凝练学术内涵,建设国家级学科平台。在现有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浙江省工业装备数字制造及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过程强化与新能源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流程工业节能与环保技术工程实验室、浙江省极端承压设备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力争建成有特色的国家级学科平台。

另外,要以创新团队建设为核心,打造优势方向的创新团队。重视学科、方向带头人培养,通过承担重大项目培养学科带头人组织能力,拓宽学科带头人研究视野,通过组建团队形成重大研究成果以提升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影响力,通过重点投入改善装备条件以提高学科带头人的研究水平。

二、师资队伍建设:创造良好成长条件,培育高水平师资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的关键在人才。我们主要通过内培外引培育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凌祥院长说,学院把吸引高水平海内外人才作为工作重点。以学科实力、发展空间和学术氛围作为吸引高层次人才主要手段,注重将研究人员特长与学科原有优势研究方向相结合,设立专项人才创新基金,面向国内外招聘精英学者,给予人、财、物的大力支持,促进学科研究实力的迅速提升。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交叉融合,任用学术思路宽广、研究与管理能力突出的人才在新兴学科增长点拓展工作,协助整合不同领域人员,形成优势团队。

另外,结合南工英才计划和相关政策,学院将为青年研究人员提供优良的科研环境及必要的前期支持,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

三、人才培养:推进“136”工程,狠抓博士生培养

“人才培养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在本科生培养方面,我们坚持以学生中心,将积极实施‘136’工程,推进人才分类别培养改革,形成地方高水平大学工科的人才培养新体系:面向一流学科建设,培养5~10%综合素质高的拔尖研究型人才;聚焦创新创业,培养30%左右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和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培养60~65%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凌祥介绍,学院围绕学生能力提升,确立成果(学生能力培养)导向,重视学生人格养成,开辟第二课堂、创客空间,注重学生知识创新。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院以问题导向、多元经历为核心,重视多元化、高质量的学习经历,实施以培育优秀博士论文为标志的研究生创新培养计划。探索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将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进行优化组合,选拔研究生接受多元化的训练,一方面拓宽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交叉学科选修学分制度,形成综合性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是学院创新的生力军,学院将多方采取措施提高博士研究生待遇和改善生活环境,为博士生潜心学习和研究创造良好环境。学院鼓励博士研究生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联合培养计划;鼓励博士研究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拓宽学术视野;鼓励博士生积极申报“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基金”与“博士生赴海外短期研修资助项目”。

四、科学研究:加强基础研究,深化产教融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础研究是源头创新,是推动应用研究的源泉。“我们学院有基础——承担的基础型研究项目90%来自于工程实际中提炼的科学问题;有优势——产学研合作优势显著,是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代表学院之一;有特色——高端装备制造是学院多年以来坚持的特色方向,与国家的‘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相吻合。”凌祥院长表示,学院科学研究力求在顶天攀升和立地贡献上下功夫,一方面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强调工程问题和需求导向,一方面推进产教融合,“学院与行业龙头企业、大院大所开展了深入广泛的合作,今年力争与十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大院大所或地区新建合作关系。目前已经与沙钢、扬子石化等企业合作,通过产教融合,孕育大成果。”

实施重点领域突破“六项计划”,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实施重大科研项目突破计划,力争国家科技重点项目等实现新突破;实施标志性成果培育计划,瞄准国家发展战略,在若干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重点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建设计划,谋求科技创新国家级平台突破;实施重点创新团队培育计划,汇聚一流人才,强化优势领域科研特色;实施地方联合研究中心建设推进计划,促进产学研合作全面升级,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五、社会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

“社会服务是一流学科建设的根本动力。服务区域和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地方提供高水平人才和成果,是地方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会服务为地方大学一流学科提供方向、空间和动力。一流学科立足区域发展,回应和服务国家与区域重大战略发展需求,是我们地方大学的学科特色和优势,更是南工建设一流学科的强大动力。”凌祥院长表示,学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实现10项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并将以学院的科研成果为基础支撑孵化3~5家企业上市,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键核心技术可以搞揭榜挂帅,谁有本事谁揭榜。一流学科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一流学科南工必须要进入,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我们南工人必须扛起的重大使命和担当!现在时不我待,形势逼人,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啊!”采访结束时,凌祥院长坚定地表示。


作者:周伟;审核:张健

 

南工要闻